振振有辞和振振有词的意思(振振有词的意思)
因為,劇場既是想像的烏托邦,也在逆光中,落實或很多時候陷落在空間的現實上。
火箭型飛機的研發也正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,有些純粹是為了尋求傳統動力設備的替代品,有些則是由滿懷熱誠的科學家在背後推動,他們希望能讓飛機飛得更遠,最好能上到月球去。」 我想多數人都跟這位記者一樣,期待出人意表的未來,對他們而言,最不可能發生的事,卻是他們認定最可能會發生的事。
文:愛蜜莉亞.艾爾哈特(Amelia Earhart) 第十六章 航空業的未來 十九世紀華麗的熱氣球與現今的飛機,當然不可同日而語,兩者不論在設計或用途上,都有著天壤之別,上個世紀的飛行家,若能看到現今地球的面貌,必定對今日的飛行活動感到陌生。如今,飛行被視為是交通工具,而不再只是消遣娛樂的活動,人們搭著飛機飛行數百公里,不再只是為了打場高爾夫球。這當然是繼收放起落架之後的另一個突破性想法,目前已經有些機型增加了收放起落架的裝置。我曾經對一群態度相當保守的婦女發表演說,我告訴她們,兩年內,在座的每個人都可能搭過飛機,當然這不包括從來不外出旅遊的人,當場有許多人搖頭不表贊同。但即使如此,對未來做預測,卻也有其正面作用
文:愛蜜莉亞.艾爾哈特(Amelia Earhart) 第十六章 航空業的未來 十九世紀華麗的熱氣球與現今的飛機,當然不可同日而語,兩者不論在設計或用途上,都有著天壤之別,上個世紀的飛行家,若能看到現今地球的面貌,必定對今日的飛行活動感到陌生。有些預測其實很快就得以實現,為了證實這一點,我舉一個前幾天聽到的對話來做說明。布袋戲其實有布袋戲自己的語言,我們叫做「戲白」。
到了我這一代,學習漢文的環境跟爸爸那時候相比也已經好很多。我們的角色太多,門派各種各樣,所以,文學、玄學、科學、醫學、化學、哲學、數學、神學、心理學、兵學、雜學等,都要研讀。日本話的配音跟布袋戲非常契合,日本的武士精神和我們的武俠是非常同款的文化,因此先天上就很接近。每個統治者的想法都大同小異,對日本人來說,在台灣還是要推對他們思想控制比較有利的語言,因此漢文是不鼓勵學的。
中文字的意涵千變萬化,單一一個字是這個意思,跟別的字組成一個詞又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意思。一方面是這些翻譯的人非常有才華,二方面中文的詞彙非常多,只要用心選擇詞彙就能翻譯得既貼切又唯美
〈里仁〉提到君子對天下的熱情:「君子之於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」,君子對於天下,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,也沒有什麼非不做不可的,就是該做就做。後者追求的則是精神文明,所謂的溝通天人、提升精神境界,從二者的對比中依稀得見所謂治外和治內追求的不同。〈公孫丑上〉提到:「孟子曰:『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』」,治天下必須用仁心、行仁政。〈堯曰〉說:「謹權量,審法度,修廢官,四方之政行焉。
〈離婁上〉也說「得天下有道」,得天下的方法是什麼?「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」,就是要施行仁政。莊子筆下的理想人格典範「孰肯以物為事。无名人曰:「汝遊心於淡,合氣於漠,順物自然,而无容私焉,而天下治矣。〈盡心上〉說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,又說:「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」,可以看出天下是修身多重要的目的。
許由是怎麼回答的?他說:「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」,既然你都把天下治理得那麼好了,那麼「歸休乎君。〈盡心上〉說:「親親,仁也。
「適遭无名人而問焉」,碰巧遇見了无名人,就向他請教。我曾經看過一個朋友的札記寫:「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證明什麼,而在於不證明什麼。
無他,達之天下也」,無論是親愛親人、尊敬長上,這些德性都是要推擴到天下的。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證明存在,而在於證明不存在。許由接下來的譬喻很有意思,他說:「庖人雖不治庖」,就算廚子不當廚子了,「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」,一個負責主持祭典的尸祝,也不會放下他祭神的禮器、拋下他溝通天人、祭祀禱告的職責,來代替廚子煮飯燒菜。〈逍遙遊〉又提到「堯讓天下於許由」時,對許由說:「夫子立而天下治」,只要您能站出來當君王,天下就治理好了,所以「請致天下」,讓我把天下交給您吧。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。一介布衣的孟子在〈公孫丑上〉也說:「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」可以知道治天下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何等重要的生命目標,甚至可以說是人生的理想、終極的追求。
」 「天根遊於殷陽」,「殷」是山的名字,「陽」是山之南、水之北,所以「殷陽」指的是殷山的南邊。興滅國,繼絕世,舉逸民,天下之民歸心焉」,寫出一位君王應該怎麼做,天底下老百姓才會歸心於他。
文:蔡璧名 請問為天下:你是否曾經只想著改變世界,後來世界與你,變得怎樣 下面是〈明王之治〉的第三個小段落,天根與无名人的對話。但其實這些論述都是在某種哲學價值的脈絡下產生的。
一個名叫天根的人在殷山南邊遊玩,「至蓼水之上」,一路來到了蓼水河畔。講得白話一點就是「你這個俗人。
」我就不必再為天下做些什麼了。甚至當我們修身時,也是為了天下,所以〈離婁上〉又說:「人有恆言,皆曰『天下國家』。湯有天下,選於眾,舉伊尹,不仁者遠矣」,探究舜和湯是怎麼選賢與能,繼而擁有天下的。〈顏淵〉提到:「舜有天下,選於眾,舉皋陶,不仁者遠矣。
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,厭,則又乘夫莽眇之鳥,以出六極之外,而遊无何有之鄉,以處壙埌之野。天根這充滿熱情、對世界充滿關懷的疑問,和現今許多熱衷政治的人物並無二致,我們看无名人怎麼回答。
」請問要怎麼為天下謀取福祉呢?不知道各位念的小學是否和我的一樣,教室左右兩側的柱子題寫著:「風聲雨聲讀書聲,聲聲入耳。而《孟子》又是怎麼樣「為天下」的呢?〈梁惠王〉說:「樂以天下,憂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」,如果能夠因為天下而歡樂、因為天下而煩憂,這樣的人就一定能當個好君王。
」哪裡是要追求那些外在的功業與事物呢?也因此在〈逍遙遊〉裡,才會描述堯把天下治理好以後,卻在遇見姑射四子時,忽然發現自己彷彿一無所有。「无名人」這名字多有意思。
又或許就像〈逍遙遊〉裡說「聖人無名」,「无名人」可能就是聖人的代名詞。汝鄙人也,何問之不豫也。」我想這就是「无名人」的意思吧。〈泰伯〉說:「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」,一位賢君、五個賢臣,就把天下治理好了。
列子則是「彼於致福者,未數數然也」,人世間追求的福氣,比如五子登科,他也不是那麼在意。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」,儒者以修身為開端,目的就是為了要平治天下。
天根問了什麼?「請問為天下。因為堯能和別人較量的是他的功勳、他的權力與他的能耐,可姑射四子聊的卻是:你睡得好嗎?精神、氣色怎麼樣?還有負面情緒、多餘念慮嗎?這真的是完全不同的追求。
從我們童年學習《論語》開始,追求的就是以後怎麼樣有一番作為,怎麼樣服十人之務、百人之務、千人之務、萬人之務,把自己陶塑成這樣一個人,是何等理所當然的一條路。〈子張〉更直接說:「學而優則仕」,學習有成後,就應該從政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